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2020-12-06 18:04浏览次数:30850次作者:劳动法律法规网
目录
国家劳动法律法规大全
1.劳动法(1995)
2.劳动法(2009年修正)
3.劳动法(2018年修正)_最新版本
4.劳动部办公厅关于《劳动法》若干条文的说明(劳办发(1994)289号)
5.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劳部发〔1995〕309号)
6.实施《劳动法》中有关劳动合同问题的解答(劳部发[1995]第202号)
7.关于界定文艺工作者、运动员、艺徒概念的通知(劳力字[1992]25号)
8.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非全日制用工若干问题的意见(劳社部发﹝2003)12号)
9.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妥善处理劳动关系有关问题的通知(劳社厅函〔2003〕257号)
10.国务院企业职工奖惩条例(废止)
11.劳动人事部工资局关于受处分人员的工资待遇问题的复文(劳人薪局[1985]12号)
12.劳动部办公厅对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 《关于对刑满释放后又宣告无罪且有错误的 职工工资处理的请示》的复函 (劳办发〔1994〕147号)
13.劳动部办公厅关于职工被错判宣告无罪释放后,是否应恢复与企业的劳动关系等有关问题的复函(劳办发(1997)40号)
14.劳动部办公厅关于职工应征入伍后与企业劳动关系的复函(劳办发(1997)50号)
15.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劳社部发[2005]12号)
16.对外劳务合作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20号)
17.工会法(2009修正)
18.中华全国总工会办公厅关于规范召开企业职工代表大会的意见(总工办发[2011]53号)
19.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一)(法释〔2020〕26号)
20.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8年修正)(法释〔2001〕14号)(废止)
2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法释〔2006〕6号)(废止)
22.最高人民法院负责人就《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答记者问
2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法释〔2010〕12号)(废止)
24.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庭长杜万华就《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答记者问
25.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四)(法释〔2013〕4号)(废止)
26.《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四)》答记者问
27.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取消部分规范性文件设定的证明材料的决定(人社部发〔2019〕20号)
28.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就《关于取消部分规范性文件设定的证明材料的决定》答记者问
29.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第二批取消部分规章规范性文件设定的证明材料的决定(人社部发﹝2019)115号)
30.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修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民事审判工作中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等二十七件民事类司法解释的决定(法释〔2020〕17号)(节录)
(一)综合
1.劳动合同法(2008)
2.劳动合同法(2012年修正)_最新版本
4.劳动部关于实行劳动合同制度若干问题的通知(劳部发[1996]354号)
5.集体合同规定(2004)
(二)订立劳动合同
1.劳动部实施《劳动法》中有关劳动合同问题的解答(劳部发(1995)第202号)
2.劳动部关于订立劳动合同有关问题的通知(劳部发(1996)51号)
3.劳动部关于企业工会主席签订劳动合同问题的通知(劳部发〔1996〕122号)
4.劳动部办公厅关于固定工签订劳动合同有关问题的复函(劳办发(1996)71号)
5.劳动部办公厅对《关于实行劳动合同制度若干问题的请示》的复函(劳办发[1997]88号)
7.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订立电子劳动合同有关问题的函
(三)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
1.劳动人事部关于证实职工犯错误的时间问题的复函(劳人劳〔1988〕12号)
2.国有企业富余职工安置规定(国务院令第111号)
3.劳动部办公厅关于贯彻执行《国有企业富余职工安置规定》中有关职工辞职后的工龄计算问题的批复(劳办发【1994】340号)
4.企业经济性裁减人员规定(劳部发〔1994〕447号)
5.劳动部办公厅对《关于患有精神病的合同制工人解除劳动合同问题的请示》的复函(劳办发[1995]1号)
6.劳动部办公厅对《关于如何确定试用期内不符合录用条件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请示》的复函(劳办发[1995]16号)
7.劳动部办公厅对《关于如何理解无效劳动合同有关问题的请示》的复函(劳办发[1995]268号)
8.劳动部办公厅关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有关问题的复函(劳办发[1995]324号)
9.劳动部办公厅对《关于职工被公安机关“收容教育”企业能否与之解除劳动合同的请示》的复函(劳办发(1996)209号)
10.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计算连续旷工时间问题的复函(劳社厅函[1998]5号)
(四)经济补偿与赔偿
1.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劳部发〔1994〕481号)(废止)
2.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劳部发〔1995〕223号)
3.劳动部办公厅对《关于如何理解“同一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时间”和“本单位工作年限”的请示》的复函(劳办发[1996]191号)
4.劳动部办公厅关于终止劳动合同支付经济补偿金有关问题的复函(劳办发〔1996〕243号)(废止)
5.劳动部办公厅关于对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问题的复函(劳办发〔1997〕98号)
6.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转发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征免个人所得税问题(劳社厅函[2001]212号)
7.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规定有关赔偿问题(劳社厅函(2001)238号)
8.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对事实劳动关系解除是否应该支付经济补偿金问题的复函(劳社厅函(2001)249号)
9.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暂行规定》废止后有关终止劳动合同支付生活补助费问题的复函(劳社厅函〔2001〕280号)
10.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复转军人军龄及有关人员工龄是否作为计算职工经济补偿金年限的答复意见(劳社厅函[2002]20号)
11.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破产企业一次性安置人员再就业后工龄计算问题的复函(劳社厅函[2002]179号)
12.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劳动合同制职工工龄计算问题的复函(劳社厅函(2002)323号)
1.就业促进法(2015年修正)
2.残疾人就业条例(国务院令第488号)
3.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2018修订)
4.人才市场管理规定(2019修订)
5.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2017年修订)
6.中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公安部等25部门关于印发《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享有相关待遇的办法》的通知(人社部发〔2012〕53号)
7.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外交部教育部关于允许优秀外籍高校毕业生在华就业有关事项的通知(人社部发〔2017〕3号)
9.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关于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就业权利的意见(劳社部发〔2007〕16号)
10.关于进一步规范入学和就业体检项目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入学和就业权利的通知(人社部发[2010]12号)
11.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废止《台湾香港澳门居民在内地就业管理规定》的决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令第37号)
12.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香港澳门台湾居民在内地(大陆)就业有关事项的通知(人社部发〔2018〕53号)
13.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进一步规范招聘行为促进妇女就业的通知
14.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稳就业工作的意见(国发〔2019〕28号)
15.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
16.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五部门关于做好当前农民工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人社部发〔2020〕61号)
17.网络招聘服务管理规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令第44号)( 2020年12月18日发布;2021年3月1日实施)
1.国家统计局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国家统计局令第一号)
2.国家统计局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若干具体范围的解释(1990年1月1日国家统计局)
3.国家统计局对《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的说明(统制字〔1990〕1号)
5.工资支付暂行规定(劳部发〔1994〕489号)
6.劳动部对《工资支付暂行规定》有关问题的补充规定(劳部发〔1995〕226号)
7.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部分公民放假有关工资问题的函(劳社厅函[2000]18号)
8.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支付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劳社部发〔2004〕22号)
9.工资集体协商试行办法(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令第9号)
10.最低工资规定(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令第21号)
11.劳动部关于实施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的通知(劳部发〔1994〕409号)(废止)
12.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最低工资问题的复函(劳社厅函〔2001〕241号)
13.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病假期间生活待遇的规定(国发〔1981〕52号)
14.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劳动人事部关于检察机关决定不起诉、免予起诉的原系国家职工的被告人羁押期间工资是否补发问题的答复(一九八六年一月二十三日(86)高检会(研)字第1号)
15.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执行《关于检察机关决定不起诉免予起诉的原系国家职工的被告人羁押期间工资是否补发问题的答复》的有关问题的答复(高检研发字〔1986〕第3号)
16.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关于调整煤矿井下艰苦岗位津贴有关工作的通知(劳社部发〔2006〕24号)
17.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支付学生实习报酬有关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6]107号)
18.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劳社部发[2008]3号)
19.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2020年国庆节、中秋节假期加班工资计算问题的复函(人社厅函〔2020〕135号)
1.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1995修订)
3.《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的实施办法(劳部发[1994]66号)
4.劳动部贯彻《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的实施办法(劳部发〔1995〕143号)
5.《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问题解答(劳部发[1995]187号)
6.关于企业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审批办法(劳部发[1994]503号)
7.劳动部关于职工工作时间有关问题的复函(劳部发〔1997〕271号)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职工休假问题的通知(中发电[1991]2号)
2.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2013修订)(国务院令第644号)
3.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部分公民放假有关工资问题的函(劳社厅函[2000]18号)
4.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国务院令第514号)
5.国务院法制办对《关于〈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有关问题的请示》的复函(国法秘政函(2009)5号)
6.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令第 1 号)
7.财政部工作人员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财人〔2008〕20号)
8.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格执行国家法定节假日有关规定的通知(国办发明电〔2009〕6号)
9.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有关问题的复函(人社厅函〔2009〕149号)
10.国务院法制办公室负责人就《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答记者问
11.国务院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国发(1981)36号)
12.国家劳动总局关于对《国务院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的说明
13.国家劳动总局关于制定《国务院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实施细则的若干问题的意见((81)劳总险字12号)
14.国家劳动总局关于西藏自治区贯彻《国务院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问题给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的复函((81)劳总险字60号)
15.国家劳动总局财政部关于国营企业职工请婚丧假和路程假问题的规定(劳总薪字〔1980〕29号)
16.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对再婚职工婚假问题的复函(劳社部函[2000]84号)
17.劳动部对企业单位工人、职员加班加点、事假、病假和停工期间工资待遇的意见([59]中劳薪字第67号)
18.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劳部发〔1994〕479号)
19.劳动部关于贯彻《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的通知(劳部发[1995]236号)
20.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20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国办发明电〔2019〕16号)
2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延长2020年春节假期的通知(国办发明电〔2020〕1号)
2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21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国办发明电〔2020〕27号)
1.社会保险法(2018修正)
2.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若干规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令第13号)
3.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2019修正)
4.社会保险个人权益记录管理办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令第14号)
5.在中国境内就业的外国人参加社会保险暂行办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令第16号)
6.社会保险费申报缴纳管理规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令第20号)
7.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条例(国务院令第667号)
8.企业年金办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财政部令第36号)
9.失业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258号)
10.失业保险金申领发放办法(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令第8号)
11.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对刑满释放或者解除劳动教养人员能否享受失业保险待遇问题的复函(劳社厅函[2000]108号)
12.关于对社会保险领域严重失信企业及其有关人员实施联合惩戒的合作备忘录(发改财金〔2018〕1704号)
13.香港澳门台湾居民在内地(大陆)参加社会保险暂行办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医疗保障局令第41号)
14.人社部有关负责同志就《香港澳门台湾居民在内地(大陆)参加社会保险暂行办法》答记者问
15.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2019年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人社部发〔2019〕24号)
16.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人社厅发〔2019〕94号)
17.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社会保险领域严重失信人名单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18.失业保险金申领发放办法(2019修订)
2.禁止使用童工规定(2002)(国务院令第364号)
3.未成年工特殊保护规定(劳部发〔1994〕498号)
4.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2012)
6.劳动部关于《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问题解答(1989)
7.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安监总安健〔2012〕89号)
8.用人单位劳动防护用品管理规范(安监总厅安健〔2018〕3号)
(一)劳动争议仲裁
1.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主席令第八十号)
2.工会参与劳动争议处理试行办法(总工发[1995]12号)
3.企业劳动争议协商调解规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令 第17号)
4.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2017)(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令第33号)
5.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组织规则(2017)(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令第34号)
6.劳动部关于劳动争议案件管辖范围的复函(劳部发〔1995〕209号)
7.劳动部办公厅关于企业退休人员追索医疗费争议是否受理的复函(劳办发〔1995〕96号)
8.劳动部、总后勤部关于军队、武警部队的用人单位与无军籍职工发生劳动争议如何受理的通知(劳部发[1995]252号)
9.劳动部《关于因破产、被工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或自行解散的企业拖欠职工工资引发的劳动争议如何确认被诉人的请示》的复函(劳部发〔1997〕285号)
10.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劳动争议案中涉及商业秘密侵权问题的函(劳社厅函[1999]69号)
11.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劳动争议仲裁机构能否受理退休干部要求更改参加革命工作时间问题的复函(劳社厅函[2002]228号)
12.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仲裁裁决后不再变更被执行主体的复函(劳社厅函〔2003〕260号)
13.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央综治办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财政部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完善多元处理机制的意见(人社部发〔2017〕26号)
14.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司法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法律援助工作的意见(人社部发〔2020〕52号)
(二)劳动争议诉讼
1.民事诉讼法(2017修正)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法释〔2015〕5号)(已被修订)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2021修正)
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一)(法释〔2020〕26号)
5.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8年修正)(法释〔2001〕14号)(废止)
6.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法释〔2006〕6号)(废止)
7.最高人民法院负责人就《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答记者问
8.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法释〔2010〕12号)(废止)
9.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庭长杜万华就《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答记者问
10.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四)(法释〔2013〕4号)(废止)
1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四)》答记者问
1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2010年发布)(法释〔2001〕33号)
1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诉讼当事人问题的批复(1988年10月19日 法(经)复〔1988〕50号)
1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复议仲裁决定书可否作为执行依据问题的批复(法复〔1996〕10号)
15.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劳动仲裁委员会逾期不作出仲裁裁决或者作出不予受理通知的劳动争议案件人民法院应否受理的批复(法释[1998]24号)(废止)
16.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对经劳动争议仲裁裁决的纠纷准予撤诉或驳回起诉后劳动争议仲裁裁决从何时起生效的解释(法释〔2000〕18号)
17.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民事审判工作中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3]11号)(已被修订)
18.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民事审判工作中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若干问题的解释(2021修正)
19.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争议仲裁申请期限应当如何起算问题的批复(法释〔2004〕8号)(废止)
20.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李向阳等十人与亳州市烟草专卖局劳动争议纠纷一案的请示的复函([2004]民一他字第15号)
2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法释〔2019〕19号)
2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新旧内容对比
23.最高人民法院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在部分地区开展劳动争议多元化解试点工作的意见(法〔2020〕55号)
24.最高人民法院司改办负责人就劳动争议多元化解试点工作答记者问
25.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新《民事证据规定》理解和适用的若干问题
26.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诉讼中委托鉴定审查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法〔2020〕202号)
27.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完善统一法律适用标准工作机制的意见(法发〔2020〕35号)
28.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废止部分司法解释及相关规范性文件的决定(法释〔2020〕16号)
29.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修改〈民事案件案由规定〉的决定》的通知(法〔2020〕346号)
30.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修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调解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等十九件民事诉讼类司法解释的决定(法释〔2020〕20号)(节录)
3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调解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2021年修正)
3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级别管辖异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2021年修正)
3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诉讼代理人查阅民事案件材料的规定(2021年修正)
3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审判监督程序若干问题的解释(2021年修正)
35.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2021年修正)
(一)综合
1.社会保险法(2018修正)
2.工伤保险条例(2003)(已被修订)
3.工伤保险条例(2010修订)
4.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实施《工伤保险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劳社部函〔2004〕256号)
5.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执行《工伤保险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人社部发〔2013〕34号)
6.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执行《工伤保险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二)(人社部发〔2016〕29号)
7.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离退休人员与现工作单位之间是否构成劳动关系以及工作时间内受伤是否适用《工伤保险条例》问题的答复((2007)行他字第6号)
8.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国家机关聘用人员工作期间死亡如何适用法律请示的答复(〔2009〕行他字第2号)
9.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进城务工农民因工伤亡的,应否适用《工伤保险条例》请示的答复((2010)行他字第10号)
10.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法释〔2014〕9号)
11.最高人民法院行政法官专业会议纪要(七)(工伤保险领域)
12.海事局《航运公司预防船员工伤事故工作指南》(海安全〔2020〕248号)
(二)工伤认定
1.工伤认定办法(2003)(废止)
2.工伤认定办法(2010修订)
3.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职工在工作中遭受他人蓄意伤害是否认定工伤的复函(劳社厅函〔2000〕4号)
4.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处理工伤争议有关问题的复函(劳社厅函〔2000〕52号)
5.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当事人对工伤认定不服申请行政复议问题的复函(劳社厅函〔2004〕123号)
6.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对《工伤保险条例》有关条款释义的函(劳社厅函[2006]497号)
7.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对工伤认定法律适用问题的复函(劳社厅函〔2007〕345号)
8.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就《焦作爱依斯万方公司诉焦作市劳动局工伤认定案件的请示》的电话答复([2004]行他字第14号)
9.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如何适用《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六)项及第十六条第(一)项如何理解的答复(〔2004〕行他字第19号)
10.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工伤保险条例时间效力问题的答复(〔2005〕行他字第9号)
11.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车辆挂靠其他单位经营车辆实际所有人聘用的司机工作中伤亡能否认定为工伤问题的答复([2006]行他字第17号)(废止)
12.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职工外出学习休息期间受到他人伤害应否认定为工伤问题的答复((2007)行他字第9号)
1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非固定居所到工作场所之间的路线是否属于“上下班途中”的答复(2008年8月22日 [2008]行他字第2号)
14.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工伤保险条例》第六十四条理解和适用问题请示的答复((2009)行他字第5号)
15.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劳动行政部门在工伤认定程序中是否具有劳动关系确认权请示的答复([2009]行他字第12号)
16.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职工在上下班途中因无证驾驶机动车导致伤亡的,应否认定为工伤问题的答复((2010)行他字第182号)
17.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职工因公外出期间死因不明应否认定工伤的答复((2010)行他字第236号)
18.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职工无照驾驶无证车辆在上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伤害死亡能否认定工伤请示的答复((2011)行他字第50号)
19.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进城务工农民在工作时间内因公伤亡的,能否认定工伤的答复([2012]行他字第13号)
20.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非因工作原因对遇险者实施救助导致伤亡的情形是否认定工伤问题的答复((2014)行他字第2号)
(三)劳动能力鉴定
1.工伤职工劳动能力鉴定管理办法(2014)
2.工伤职工劳动能力鉴定管理办法(2018修订)
3.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GB/T 16180-2014)
4.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资源枯竭矿山企业有工伤(职业病)史且已办理离退休手续人员能否进行工残等级鉴定问题的复函(劳社厅函〔2000〕137号)
5.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实施修订后劳动能力鉴定标准有关问题处理意见的通知(人社部发〔2014〕81号)
6.职工因病或非因工伤残丧失劳动能力程度鉴定管理办法(津人社局发〔2014〕105号)
(四)工伤待遇
1.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范围规定(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令第18号)
2.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一次性赔偿办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令第9号)
3.社会保险基金先行支付暂行办法(2018修订)
4.工伤保险辅助器具配置管理办法(2018修订)
5.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对一至四级“老工伤”人员在二00四年一月一日后死亡是否享受一次性工亡补助金问题的复函(劳社厅函〔2005〕436号)
6.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劳动行政部门是否有权作出强制企业支付工伤职工医疗费用的决定的答复((1997)法行字第29号)
7.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因第三人造成工伤的职工或其亲属在获得民事赔偿后是否还可以获得工伤保险补偿问题的答复([2006]行他字第12号)
8.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统一第三人侵权工伤赔偿案件裁判标准”问题的答复(2011年)
(五)参保缴费
1.部分行业企业工伤保险费缴纳办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令第10号)
2.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劳社部发[2004]18号)
3.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调整工伤保险费率政策的通知(人社部发〔2015〕71号)
4.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工伤保险司关于转发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3部门《关于试行职业技工等学校学生在实习期间和已超过法定退休年龄人员在继续就业期间参加工伤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人社工险便函[2019]44号)
(六)用工侵权
1.民法典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时间效力的若干规定(法释〔2020〕15号)
3.民法总则(废止)
4.民法通则(2009修正)(节录)(废止)
5.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节录)(废止)
6.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法释(2008)11号)(已被修订)
7.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2021修正)
8.侵权责任法(废止)
9.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若干问题的通知(法发〔2010〕23号)
10.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3〕20号)(已被修订)
1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21修正)
1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1〕7号)(已被修订)
1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2021修正)
1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授权开展人身损害赔偿标准城乡统一试点的通知(法明传(2019)513号)
1.行政处罚法(2017)
2.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499号)
3.劳动行政处罚听证程序规定(劳动部令第2号)
4.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复议办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令第6号)
5.社会保险行政争议处理办法(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令第13号)
6.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423号)
7.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实施《劳动保障监察条例》若干规定(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令第25号)
8.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社会公布办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令第29号)
9.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关于对《关于请解决劳动监察决定强制执行问题的函》的答复(苏劳监察〔1998〕5号)
10.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转发《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关于对〈关于请解决劳动监察决定强制执行问题的函〉的答复》的通知(劳社厅发〔1998〕7号)
11.国务院《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国务院令第724号)
12.中国银保监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查询相关单位银行账户有关问题的通知(银保监发〔2020〕23号)
13.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公安部关于查询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相关当事人车辆登记情况的通知(人社部发〔2020〕44号)
14.中国银保监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查询相关单位银行账户有关问题的通知(银保监发〔2020〕23号)
15.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公安部关于查询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相关当事人车辆登记情况的通知(人社部发〔2020〕44号)
(一)综合
1.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52号)
2.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2〕35号)
3.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有关问题的解释(国人部发[2003]61号)
(二)事业单位人事招聘
1.人事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事业单位聘用合同(范本)》的通知(国人厅发〔2005〕158号)
2.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人事部令第6号)
3.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国人部发〔2006〕70号)
4.《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实施意见(国人部发〔2006〕87号)
5.中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的通知(人社部发〔2010〕92号)
6.中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进一步做好艰苦边远地区县乡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的通知(人社部规〔2016〕3号)
7.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违纪违规行为处理规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令第35号)
8.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岗位条件设置有关问题的通知(人社部规〔2017〕17号)
(三)事业单位人事待遇
1.国家机关、事业单位贯彻《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的实施办法(人薪发[1995]32号)
2.人事部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停职审查期间工资处理意见的通知(人发〔1999〕134号)
3.人事部关于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有关工资待遇等问题的处理意见(试行)(国人部发〔2004〕63号)
4.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人事部、民政部、财政部关于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工作人员工伤有关问题的通知(劳社部发[2005]36号)
5.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国人部发〔2006〕56号)
6.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办法(国人部发〔2006〕59号)
7.高等学校、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贯彻<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三个实施意见(国人部【2006】113号)
8.卫生事业单位贯彻<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的实施意见(国人部发[2006]111号)
9.科学研究事业单位贯彻〈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的实施意见(国人部发〔2006〕100号)
10.测绘系统测绘队贯彻〈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的实施意见(国人部发〔2006〕126号)
11.人事部、财政部关于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计发离退休费等问题的实施办法(国人部发(2006)60号)
12.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离退休人员死亡一次性抚恤金发放办法的通知(人社部发[2008]42号)
13.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人事部令第 9 号)
14.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实施后相关政策衔接问题的复函(人社厅函﹝2019)19号)
15.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降低在京中央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的通知(人社厅发〔2019〕65号)
(四)考核管理与违纪处分
1.机关、事业单位工人技术等级岗位考核暂行办法(人薪发[1994]50号)
2.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暂行规定(人核培发[1995]153号)
3.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监察部令第18号)
4.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贯彻执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若干问题的意见(人社部规〔2017〕11号)
5.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申诉规定(人社部发〔2014〕45号)
6.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奖励规定(人社部规〔2018〕4号)
7.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培训规定(人社部规〔2019〕4号)
(五)解除人事关系
1.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辞职暂行规定(人调发(1990)19号)(废止)
2.人事部关于执行《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辞职暂行规定》中有关问题的通知(人调发〔1991〕14号)
3.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辞退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暂行规定(人调发(1992)18号)(废止)
4.人事部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辞职辞退及自动离职参加工作后工作年限计算问题的复函(人办函〔1998〕101号)
(六)人事争议处理
1.人事争议处理规定(2011修正)(人社部发[2011]88号)
2.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2017)(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令第33号)
3.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组织规则(2017)(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令第34号)
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事业单位人事争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法释[2003]13号)
5.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事业单位人事争议案件适用法律等问题的答复(法函〔2004〕30号)
版权归属:劳动法律法规网
相关推荐
22次